“小疙瘩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xgedda.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小疙瘩小说网 > 校园 > 教育的深层思考--展 > 教育的顶层设计
基于搜索引擎自动抓取技术,源网站:http://b.faloo.com/p/177791/4.html

教育的深层思考--展 教育的顶层设计(3/8)

章节列表
2023.07.20重大通知:
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果对后人子弟的行为,不予以格外重视,那么日本国家的保安是没有指望的。”“为了防范10年以后的弊病,只有兴办真正的学校。”他提醒日本国人:“我国今日之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我国今日的开化不是真正的开化。”他激励日本人:“日本人决非与今日欧美之人有异,唯在学与不学。”日本思想家、被称为“明治维新之父”的福泽谕吉认为,真正的文明开化,在于学习欧美近代科学精神,学习其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木户孝允认为,能够使日本国基牢固者,“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

  教育战略的“脱亚入欧”

  1872年(明治五年)8月2日,明治政府发出「学制公告书」,翌日文部省(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制」。「学制」采用法国中央集权制的学区制,全国共设立53760所小学。明治政府并对文部省发出以下指令:1、以小学为重点。2、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3、男女教育平等。4、严格考核学生的升级。5、大学、中学的教育先从重点中学开始。6、设立一、二所法商学校。7、校舍的兴建,宁可花较长时间,但施工品质一定要好。8、加速翻译事业等。文部省起用大量的留学生,并聘请外国顾问来协助进行「学制」。这些外国顾问以美籍人士最多。「学制」则以美国、法国为主,并参考其他欧洲国家的制度。

  虽然当时日本国民平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远远落后欧美各国,但明治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置于最优先地位,教育经费在各项国家预算支出中最多。经过短短十年左右时间,日本国民的识字率就由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多,猛升到百分之九十多。明治初年,一个旅日德国医生贝立兹,对当时明治政府激烈的教育改革评论说:“我们欧洲经过五百年才达到的文化发展,日本国民只需要十年就达到了。这是文化革命,而不是文化发展。”日本学者桑原武夫更精辟地指出:“明治维新是个文化革命,而其成功的要因在于民众高度的读写能力。”文化要靠教育获得,明治维新从根本上说,其实是一场教育大革命。

  岩仓使团成员从1873年5月至9月先后回国。回国后,与使节团随行担任记录的久米邦武将把这次欧美考察的实录整理成书,标题为《特命全权大使美欧回览实记》,于1878年出版。该书中许多重要内容成为日本学生的必修教育课程。

  岩仓使团大规模出使西方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日本敢于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理念,特别是引进先进的教育制度,促进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亚洲强国。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北洋水师使清朝赔款又割让台湾,震惊了整个中国。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俄国,震憾了整个世界。

  日本的启示

  从当年日本教育顶层设计的过程,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决策是在大批政府官员实地深入考察了欧美文明的整体状况后做出的。考察团不单单考察经济、科技,而是连政治、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都统统纳入视野,一开始就把欧美文明视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整体来考察。特别重要的是,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都参与考察,都参与决策。他们通过切身体会看到了先进的文明是个什么样子,真正认识到了教育在国家强盛中的根本性作用,这样做出的教育决策才是全面的、实际的、高瞻远瞩的,也是可以借助政府各个部门的力量来推行的,因为政府各个部门的官员已经取得了一致的共识。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接受西方文明经过了偏重“船坚炮利”的洋务运动、试图改良制度的“戊戌变法”、革新思想文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明显有一个从重视硬件逐渐过渡到重视软件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延续了几乎80年!直到1905年,我国才废除封建科举制度,现代教育才真正萌芽,这时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整整65年!而日本明治政府上台第四年(1872年)就发出「学制公告书」,彻底改革日本教育,短短十年便大见成效。中日两相比较,关键就在于,清朝政府是把西方文明割裂看待,先重硬件,几十年后才发现软件更为关键,尤其认识不到教育的根本性作用,教育改革竟然放在最后考虑,清政府的短视真令人惊叹!

  考察与革新

  我国近代以来,出国考察团不可谓不多,但像岩仓使团这样大规模、这样高规格、时间这样长、考察范围这样广、所到国家如此之多、认识如此深刻、对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如此之大的还没有过。清末朝廷派出的五大臣出洋考察,主要偏重在宪政方面,而且还是迫于国内形势的被动之举。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考察团往往偏于某一个行业,高规格综合性的考察团极少,时间也很短,大多是走马看花很难深入,考察结果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微乎其微。许多考察团根本就是出去游山玩水,回来后以一句“国外情况不符合中国国情”便可交差,让人怀疑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