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在后,墓前各树石碑和供案,并以围墙环绕。祠庙在前,现存门楼、东西厢房、卷棚及大殿。陵园内存有明清碑刻7通,古柏数百株。在伊川江左乡的程村,还有“二程祠堂”,明清碑刻多通。其实在嵩县田湖乡也有一个程村,程村也有“二程祠”,原有4座大院,60多间房舍,现存20间,祠内尚有宋至清碑刻20通。在嵩县有纪念朱熹的祠堂,发现有“改建伊川书院碑。”在伊川不仅有二程祠、二程墓,还发现有邵雍墓,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鸣皋乡还有“伊川书院”,院内有元代、清代碑刻7通,其中有“元敕赐伊川书院碑”,赵孟頫书丹。伊川书院即程颐任教的书院。嵩山周围各县在旧社会时均有文庙(或称黉学)或孔子赞碑,这是尊崇儒家具有共性的建筑。(编辑整理:少林禅院释德政禅师)
佛教文物遗迹,在嵩山及其周围相当丰富。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记载,现存佛教文物建筑,伊川县有净土寺、永庆寺、皇觉寺、吕寨石窟、石佛寺石窟等。偃师市能看到的有永宁寺塔基,水泉石窟,寺里村、寺沟造像碑,以及兴福寺、白云寺和唐僧寺。唐僧法名玄奘,俗名陈祎,出生在偃师市缑氏镇附近的陈河村,因此这里便是“玄奘故里”,唐僧寺在故里南4公里的唐僧村。巩义市现存有慈云寺、罗汉寺、观音堂、福昌寺、灵山寺、兴佛寺、柏谷坞寺、平顶寺、青龙禅寺、菩提寺。在北宋皇陵范围内,原有永昌禅院、永定禅院、昭孝禅院和宁神禅院。最重要的是“巩县石窟寺”,北魏开始营造,后经西魏、北齐、唐、宋各代继续增凿造像,现存5个洞窟、1个千佛龛、3尊摩崖造像、225个造像龛、7743尊佛像。其中“帝后礼佛图”,场面浩大,人物众多,是石窟艺术中的珍品。新密市现存佛寺有法海寺、光林寺、上香峪寺、中香峪寺、龙泉寺、张固寺、助泉寺、报恩寺、华严寺、月华寺、南泉寺等,这些寺内都保存一些寺院建筑和许多碑刻。从散存的碑刻看,新密还有超化寺、禅林寺、槐荫寺等。另外,还有不少砖塔和造像碑等。登封市更是佛教文物比较集中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嵩山南麓的登封市有72座寺院,《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提到的有普照寺、万嵩寺、卢崖寺、朝阳寺、水峪寺、黄龙寺、菩提寺、崇法寺、宝林寺、龙潭寺、永泰寺、法王寺、会善寺、清凉寺、莲花寺、嵩岳寺、少林寺、刘碑寺18座,还有初祖庵、二祖庵、广惠庵等。现存北魏至明清的塔共250座,其中塔林227座、散塔23座。法王寺在嵩山玉柱峰下,它创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仅晚于白马寺三年,是嵩山周围历史最早的寺院二法王寺及法王寺唐塔,在我国佛教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少林寺创自北魏,达摩到少林寺以后,此寺成为禅宗祖庭。少林寺除了宏伟的建筑、大型壁画外,现存历代碑刻204通,其他金石文物31品。碑刻中比较重要的有:北齐造像碑、唐龙潜教书碑、唐金刚经碑、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武则天撰文,王知敬书丹)、唐沙门淳拙碑等。在几百座塔中北魏嵩岳寺塔、唐净藏禅师塔和塔林整体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为研究佛教建筑艺术和碑刻艺术保存了大量的实物资料。。(编辑整理:少林禅院释德政禅师)
关于道教的文物遗迹,在伊川保存有南岳庙和玉皇庙;在偃师发现有中岳庙大殿、缑氏先天宫碑、重修真武庙碑、升仙太子碑等;巩义市现存道教文物有老君庙、岱岳庙、孙真人庙、祖师庙、三官庙、芦医庙等;新密市现存有老君庙、玉皇庙、中王庙、圣地庙、药王庙、关帝庙,以及真武庙碑、上仙大圣碑、玄坛庙碑、圣母殿碑、玄帝庙碑、三官庙碑等;登封市庙宫最多,现存有79处,如天爷庙、老君洞、中岳庙、崇福宫、南岳庙、玄都观、关帝庙、小中岳庙、三仙庙、二仙庙、玄帝庙、奶奶庙、九龙圣母庙、三官庙、玉皇庙等。此外,嵩山及其周围各县发现的庙宇还有山神庙、河神庙、牛王庙、马王庙、火神庙、大王庙、龙王庙等,反映了民间是多神信仰。在道教诸多庙宇中,现存的登封中岳庙是规模宏大、较完整的一座庙宇。中轴线建筑共七进十一层,有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枋、崇圣门、化山门、峻极门、崇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和御书楼。中轴线两侧有太尉官、火神宫、祖师宫、九龙宫、神州宫等五个宫院。现存明清建筑近四百间,金石铸器二百余件,历代古柏三百余株。中岳庙内有4尊宋代铁人,北魏至明清历代碑刻74通。比较重要的“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记述了著名道士寇谦之重修中岳庙的事迹。还有唐代“嵩高灵胜寄呈三十韵碑”、“大宋新修中岳中天王庙碑”、“大宋中岳中天崇圣帝碑”、“大金重修中岳庙碑”、“大金永安重修中岳图”、“金代铁狮”、元代“中岳投龙简诗碑”、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中岳庙门前有东汉时期的石“翁仲”一对。中岳庙南500米处有东汉时期的太室阙,它与启母阙、少室阙一样,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岳庙在汉代称为“太室祠”,太室阙是太室祠前的神道阙。。(编辑整理:少林禅院释德政禅师 -->>
“小疙瘩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xgedda.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