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妃过世不到一个月,中原王朝再一次出现了一次动荡。
匈奴使者又一次来京了。
这一次和上一次可不一样,上一次是在骚扰边境之后来的,这一次可是打的中原将士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后来的。
二柳将军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一时之间也没有别的将军能够再次出征,所以,和亲,也成为中原王朝的不二选择。
和亲,是由对方的使者提出来的,不过中原王朝也意识到对方会提这样的条件。
在对方开口之前,就已经商量过和亲的人选。
一般情况下,自然是要选一名公主进行和亲,不过有些朝代,也送了郡主之类型的去和亲过。
只是这一次,对方点名要一名真正的公主。
可是,宫内,眼下能够出嫁的只有两位公主,长公主和二公主。
长公主年方十五,年龄虽还小,却也说得过去,只是她已经和柳少将军有了不成文的媒妁之言。
就是不知道柳少将军现在还活着不?
更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归来?
若是不能,与其让公主守活寡,还不如将她嫁到匈奴,还能做个匈奴王妃。
可是,匈奴不比中原,就担心长公主受不了这样的罪。
如果长公主不嫁,那就只有选二公主了。
二公主年方十三,年纪确实小了一些,不过基于和亲的政治性,相信对方也不会建议。
比起长公主,皇帝和太后自然是中意将二公主远嫁。
倒不是担心柳少将军会突然归来,只是不愿意自己心爱的长公主远嫁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受苦受难。
自然也不希望二公主去那个地方受苦受难,只是,更不愿意长公主受苦受难罢了!
选哪个公主去和亲,这件事情不仅皇帝和太后在思量,前朝的大臣也在思量,后宫的嫔妃更在思量。
这个时候,最焦急的自然是俪嫔。
她可不想皇后或是桢妃有娘家人可以依靠,在后宫内,她能依靠的人只有皇后。
即便是皇后这个高枝,也是因她诞下二公主才攀上的。
虽然攀上了皇后这一高枝,但毕竟无显赫的家世,又无皇帝和太后的宠爱,至今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嫔。
自当俪嫔听闻和亲之事之后,就好像意识到自己的女儿被选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忙不迭的直奔鸾凤殿。
其实,俪嫔都能够看得清局势,皇后又岂会糊涂?这个时候皇后本是不愿意接见俪嫔的,无奈对方一直叫人通报。
意识到,不见对方,对方是绝对不会离开,皇后这才勉为其难接见了对方。
奢华气派的鸾凤殿内,皇后一边打着哈哈,一边坐在梳妆镜上任由小梳子梳着发髻。
而俪嫔则满脸担忧,六神无主的站在皇后一米开外的身后,搓着双手,好几次欲言又止。
“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来所谓何事,”皇后透过梳妆镜瞥了一眼俪嫔,闷声闷气的说道,“这件事情很显然,咱们当嫔妃的是插不上手的,再者皇上和太后肯定已经有了主意。如果最后选了你的女儿,你也别怨对方,要怨就怨自己没有一个有钱有势的父兄。再者,皇上和太后也不是因为不爱二公主才选了她,只是长公主已经有了婚约,万一柳少将军回来了呢?”
“可毕竟没有正式的婚约啊,哪有长公主还未出嫁就先嫁二公主的道理?”俪嫔哭丧着脸,泪都要奔出来了,“再者,二公主才刚刚十三岁,这么小,就去那么远的地方,这一去,我们母子还能不能再见面,都是未知数。或许,连她死了,我都不知道。”
“快别说这样丧气的话了,哪有母亲咒自己女儿死的?”皇后生气了,将鎏金发簪猛地摔倒梳妆台上。
不少人抖了三抖,包括哭哭滴滴的俪嫔。
其实,皇后是真的不想插手这件事情,一来这件事情不是她能够左右的,二来她是真的不想为了帮一个俪嫔,惹皇帝和太后不高兴,三来她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她的事情自然就是和桢妃抢夺小皇子的抚养权。
虽然柳妃临终前委托皇上让桢妃照顾小皇子,而且桢妃也曾向皇上和太后提过将小皇子过继给她的事情,但是皇上和太后并没有表态。
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上和太后并不心甘情愿将小皇子过继给桢妃。
皇帝和太后的做法,自然让皇后觉得,他们是想将小皇子过继给她。
不仅如此,她的哥哥国相最近一个月几乎都在忙这件事情。煽动众臣,胁迫皇帝和太后将小皇子过继给她。
一旦成功将小皇子过继给她,接下来他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胁迫皇帝立小皇子为太子。
本来事情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岂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匈奴使者竟然又一次不请自来抢走了全部的风头。
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