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传说自第一次太古神贤约定之后,这片莽苍大地便被划分成九州。虽说太古时期已无从说起,但好在这百万年来,神州之上始终流传着独属于它的不朽传说。
对于声名于史,芸芸万姓是不敢奢望的。大抵普通人所求,不过名利。只有能称大贤者,或为言,或为教。或为礼,或为乐。只有建树文字,寓传世人,才能一窥长生,死而不腐。
锦州,地属九州东南一隅,以文章锦绣而垂名于世,故此得名。锦州之内,名山大川天然有之,古圣遗迹历来不少。
锦州之人,生而为学,一生修经治典,文章不缀。当世文坛能称宗者,如陆龙起、周颜之、许浮生等人,无一不是师出锦州境内大郡——饶郡的娥湖山院。
“娥湖,在郡内灵清山之侧。所谓娥者,仙子也。传说太古时期,有天仙名为女娥,素爱游历名山大川,一日游至灵清山,便在此流连逡巡,以至于误了神庙点卯的时辰,被销仙籍,罚在此化身为湖,娥湖由此得名。你们可知,仙女为何会流连于此?”
饶郡丰德城内城,一座露天的茶坛屹立。坛高丈余,呈圆状,周长约有十丈。坛上有两个五丈余高的泥金人形雕像:一个似仰天长啸,怒目金光,作奋笔疾书状;一个似温文尔雅,满目含笑,作提壶倒水状。
若是有人胆敢对这两个雕像不敬,任你是有财有势,或是有名有贤,恐怕都会淹没在饶郡郡民的悠悠口罚之下。因为这两个雕像,正是上古圣人——南词文圣辛见豪和茶圣陆羽郎。当年他们或闻名于此,或生长于此,于饶郡或者锦州来说,都有着深刻情感。
此时坛上,却多了一铺地席,一位瘦峭冷峻的文士此时正跪坐于此。他头系纶巾,脚蹬木屐,正是仿照当年辛见豪的穿着。一手执羽扇不住摇打,一手倒提茶壶,壶嘴直往口中送去,晶莹的水珠顺着长须滑下,印着春日一丝金黄。读书,喝茶,是饶郡人每天的必修课。
他是李道公,娥湖山院的清山院长。娥湖山院素有两山一湖三位院长,不知从何时起,娥湖山院便有在此一年四讲的规矩。或许是为了纪念身后的山院开山祖师辛见豪,或许是一种责任,李道公自己也说不清楚。师兄弟八人,他排行最末,前五位师兄早已闻名于世,六师兄张显之是娥湖院长,七师兄王佐之是灵山院长。
“当年师傅曾说过,只有最差的弟子,才会留下来操持山门。”李道公看着早已被围挤得水泄不通、里外三层的高坛四周,不由得无奈一笑,又略微摇头,轻声自言自语:“学问不分高低,在哪却是一样。”
李道公却不知道,在郡民眼里,他却是饶郡三根顶天柱中的一柱,撑起饶郡的一片天。因此李道公讲坛授课,使得一郡沸腾,贩夫走卒,三教九流趋之若鹜。他刚才的娥湖起源一说,虽然带着玄幻色彩,饶郡的郡民也早已听得百八十遍,却还是个个喜闻乐见。
这不一个小老儿听完娥湖传说,立马伸长脖颈,嘶哑着声音红着脸颇为矜骄的说到:“自然是我灵清圣山,春夏为灵,秋冬为清,孕有清灵仙气才使仙女流连忘返。”
小老儿刚说完,周围便爆发了山洪般的掌声和夸赞声。灵清山作为饶郡的骄傲,自然无人唱反调。而且灵山春夏孕灵,草木清翠,又沾染雨露,常人在此时登山,便会觉满眼琳琅,不见清山所踪。秋冬草木凋零,青黄之色伴有云蔼环绕,常人便只能看到清山所在,灵山却又在云深不知处了。只是这道理,锦州三岁小儿都知。小老儿此时脸上愈发显的红辣,很是骄傲。
“正是如此,老先生所言不差。”李道公听得小老儿的话,赞许的点点头,又摆手作下压状,待得周围议论声停了,才朗声道:“当年先祖师辛见豪避难娥湖,感此地灵气,渐渐断绝尘念,在此开山立院,著书立说,从此成为传说。而娥湖山院自此名人辈出,享誉神州,也为本州挣得文章锦绣之称。”
李道公顿了顿,喝了一口茶,瞥见众人不住点头,并无异议,这才又说到:“夫文为传世之道,也是锦州之本。今在春分之日,上应万物生长之时,我清山一院在此收徒,成三九之数。年龄在二七之上,三七之下者,能过考核,即可入清山院。”
“什么?”李道公甫一话落,便引起轩然大波。往年清山院收徒,都在秋季霜露时节,今年却提早了两季。且以前收徒都在百人,怎么今年端的便只有二十七人。这种明显的缩减,一时令郡民无所适从,其中也不乏有从广信城,上阳城等其他城池迢迢赶来的人。议论之声如波开浪裂,经久不息。
或许是早有准备,李道公一如平常,连身子都不曾晃动,冷着那张万年严厉的脸道:“收徒不在众寡,只在天资根骨。若天资上佳,虽则一人,我亦心满意足。若根骨稀松平常,纵有万人,娥湖也一概不收。”
虽说今年这收徒是刻薄了些,但是锦州的文风确是很强的。除了娥湖山院,其他的书院数不胜数。得益于良好的启蒙与教育,民众对于李道公的话还是认可的。能著书立说,以文章传道,确实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大多数人,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