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连串的话,虽然说得缓。
但却字字让刘彻哑口无言。
虽然心底不认同太皇太后所说。
但刘彻的反对之言,怎么也说不出口。
最后,刘彻只得捏着鼻子道:“奶奶教训的是!是孙儿鲁莽了……”
见刘彻服软,窦氏这才点了点头。
“对嘛,这才像话!”
说完,窦氏又拍了拍刘彻的手,继续道:
“还是按照惯例,先给匈奴人修国书一封,然后再让李广加强防卫吧!”
未央宫的事,随着窦老太太驾到,就此不了了之。
很快,一封大意为强烈谴责匈奴一方违约在边境地区集结军队的国书,被发往了匈奴单于王庭。
文中不仅阐述了汉匈两家长久以来的和亲关系,还对两方以后的发展前景作了规划,可谓是极其的官方。
当然了,刘彻也在其中顺带警告了一下匈奴人,我大汉也不是好惹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只是谁都知道,匈奴人如果这次真的做好了进攻雁门的准备,肯定不是一封国书就可以扭转的。
……
三日后,雁门关以北百里。
往常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突然出现了大股匈奴骑兵。
浩浩荡荡,不下五六万之众。
这些匈奴人,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各个拼了命的催促马儿向前奔跑。
仿佛他们要奔向的不是战场,而是天堂。
只是有些怪异的是,这些匈奴人除了自己骑着一匹战马。
身后都还跟随着两匹无人骑乘的马。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准备了两匹空闲的马,带在身边。
也不知道是为了换乘用的,还是为了抢掠以后,驼载物资用的。
这群匈奴兵最前方的队列中,有一个穿着匈奴王族服饰的少年。
这少年剑眉星目,五官俊朗,头戴着匈奴王族冠冕,身材修长。
在整个匈奴兵中,就像是鹤立鸡群一般,端的是一表人才。
要说唯一的缺点,那就是皮肤稍微黑了些。
否则的话,就算说他是个汉人也不为过。
此时,这少年匈奴王族,正扯着嗓子大喊:
“大匈奴勇敢的将士们!”
“给我冲啊!”
“攻下雁门关!”
“活捉李广!”
随着少年的嘶喊,匈奴士兵的战意再次凭空高涨了不止一筹。
全都跟着高声呐喊起来:
“攻下雁门关!”
“活捉李广!”
就连胯下的战马都感觉到紧张的气息,时不时的长嘶起来。
五万匈奴兵,十几万匹马儿踏过草原。
整个大地都震得轰隆作响。
气势堪称一往无前!
只是谁也没注意到的是。
那匈奴王族少年在喊过一嗓子后,便悄然放缓了速度。
很快就吊在了队伍的末尾。
就在此时,一句低到不能再低的嘟囔,从少年的口中发出。
“明明说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不好意思,串词了!”
“好吧,就算没有十年,我特么也卧底四年了!”
“我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卧底成了匈奴右贤王了!”
“这可是匈奴三大势力之一的右贤王啊。”
“再干下去,岂不是要当匈奴大单于了???”
“有完没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