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土木,无论在哪个地方,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项劳民伤财的事情。
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当时民怨载道。
修运河,福泽后世,当时依旧是民怨载道。
而如今,阳城也开始大兴土木了。
却并未出现任何民怨。
开通水渠,引长江和彭泽之水。
又挖了十数个蓄水池,以防大旱或者洪涝。
重铸城墙,几乎将阳城的范围扩大了一倍,快要与城南的耕地相连。
而北面则接近了大别山南麓。
城墙修建得比原来高出一半还多。
与城墙一起扩建的,还有城府。
并且在城府的两侧,建了几座较小的将军府。
所有的百姓,一个个都干劲十足,未有一人发过什么抱怨。
尤其是在建造城府的时候,更是比建造自家的房子都用心。
刘建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
但百姓们对自己,却极为苛刻。
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地方,都做到近乎完美。
而且进度也是异常地快。
入了深夜,城府的四周,点起了火把。
“时候不早了,大家先回去休息吧,明日再继续!”刘建前来说道。
“大人,这里还差一点,马上就做完了!”
一个正在砌墙的大汉憨笑着说道。
“早些休息,明天才有力气!”刘建说道。
“没事,给大人做活,有的是力气!”
城府重修,太守和太守夫人,一直住在城西的周家。
这些百姓们为了能早点让刘建重新住回城府,便开始加班干活。
城府的修建速度,自然是要快上很多。
另一边,城中的雕刻工匠也开始忙碌起来。
府门前要放两尊大狮子。
屋檐和屋脊上,制作飞禽走兽,虽然很小,但也要花费极多的精力和时间。
房梁也需要雕刻飞凤游龙。
总之,怎么气派怎么来。
至于城主府的后院,假山、凉亭、水池,花草树木,甚至还有一小片竹林。
由此也可见得,整个城府是有多么宏大。
在隔了城府一条街的距离,刘建还让人修建了一座官府。
城府与官府分开。
前面的官府,由刘建亲自任命官员,处理百姓诉讼纠纷之事。
而刘建的城府,则是统领阳城布防,以及刘建的住处。
毕竟,这阳城发展起来,俗事会越来越多。
刘建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全部事必躬亲。
术业有专攻。
刘建只需要用人得到就可。
接近大半个月的时间。
阳城城府,便进入到收尾的阶段。
而阳城的城墙,才只修建了一半。
长江和彭泽方向的水渠算是基本完工。
接下来,筑完剩下的城墙,在挖掘十几个蓄水池。
阳城的大体工程,就算基本完工。
接下来便是对城内百姓居住地的改造。
城北的空地,全部清空,以作兵营之用。
然后在另外三个城门处,建设一个小一点的兵营,以备城墙换防之用。
城东和城西作为百姓的居所,建造大量房屋。
房屋可以由官府统一建造,百姓居住,可以通过缴粮或用银钱购买。
严禁私自扩建,而且改建需要向官府报备。
至于城南,全部清空,地上铺设砖石。
通过从城府到城外的这条主道,将城南一份为二。
一侧建设商铺,租赁给商家,出售货物。
另一侧则可以提供散户,用来摆摊,进行贩卖。
这番规划下来,基本就相当于重建整个阳城了。
好在这些人工都是不用付钱的,为刘建节约了不少费用。
刘建刚刚搬入新建好的城府,还没来得及欣赏自己的新家。
外面有侍卫前来禀告。
“太……太守大人……”
“地里的粮食……成熟了!”
刘建闻言,一脸疑惑。
土豆的成熟期是一个月左右,这阵子天天忙着建城府。
刘建都快忘记粮食的事情了。
“走,去看看!”刘建连忙同侍卫一起,出城查看。
地里的玉米才刚刚结出小棒子,距离成熟还有一段时间。
而土豆则已经完全成熟。
百姓们将挖出的土豆放在垄间,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东西能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