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曹)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
——《续汉书》
(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曹瞒传》以及《魏晋世语》均有记载
PS:1.《续汉书》为西晋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司马彪所著,虽然作为皇室子弟,不过他写的这本史书在史学界获得了充分的认可,称为“详实”。
后来南北朝时期范晔编写《后汉书》之时,大量采用《续汉书》的史料,并加以整合,由此《续汉书》逐渐被淘汰,范晔《后汉书》也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与《史记》、《汉书》、《三国志》一起并称“前四史”。
2.《魏晋世语》为西晋郭颁所作,该书记录了魏晋间名人轶事,可补正史之缺,有一定史料价值,三国志裴注亦数次引用其文字,全书已佚。
----------------------------------
当初苏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是觉得好笑,汉灵帝前后这两次诏令,除了给自己找了一大堆“议郎”以外,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让整个大汉帝国的局势更加糜烂了。
毕竟刚开始的第一个诏书,可确确实实让那些有关系的官员为了让上司保住自己的官身而出了一不少血,这次事情过了不得从百姓中搜刮出来?
而且在苏墨看来这个所谓的“天人感应”就离谱至极,这不是把皇权推出来当靶子吗,皇帝当替罪羊,王公贵族们吸食百姓的血,造成的后果却要皇帝负责。
在苏墨的眼中,就算皇帝过的再奢靡,能花的了几个钱,尤其是这个啥都没有的时代,最根本的导致帝国衰败的根源来自于庞大的官僚地主阶层,这些人,才是这个帝国的蛀虫。
皇帝,尤其是东汉的这些短命皇帝,说是天子,实际上都生活在士子阶层的阴影之下,在这个选官靠“察举”的年代,能举得上“孝廉”的,那能是普通人吗?比如曹操这种刚成年就能靠着关系“举孝廉”当官的。
有趣的是,举荐曹操的人正是后来一家被杀的吕伯奢。(《三国志》未记载,但是在上一章所介绍的《魏书》和《魏晋世语》中均有记载,这里就简单提一下)
除了极少数“孝”和“廉”出了名甚至有些已经极端的到了变态的地步的穷苦人家,基本都是官宦子弟。
而且即使是那些少数平民出身的官员,他们记住的只有谁是自己的恩师,谁是提拔了自己当官的人,而不会记住天子是谁。
或许在这些世家子弟眼里,天子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就像这一次事件之前,被连坐免官的曹操,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了朝堂的考核,靠着自己的学识才闯出的名声,好不容易才抓住机会,成为了“议郎”。
结果原本欺上瞒下,以权谋私的三公们仅仅只是挨了顿骂,皇帝压根都不敢惹他们,而且还让那些被举报的人当上了“议郎”。
要知道曹操自己当上“议郎”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一次经历让曹操,首次,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他开始思考这个帝国,到底怎么了?
从此,再也没有了那个直言劝谏的曹操,取而代之的是冷眼旁观的曹操,就这样,原本处在二十五六的大好青春年华,如此蹉跎地度过了四年光阴!
.................................
终于,已经30岁的曹操,在而立之年,人生似乎迎来了新的转机。
这一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了,正处在人生迷茫之中的曹操似乎重新找到了方向:或许官场不适合自己,自己的归宿为何不放在这战场之上呢!!!
正好,也许就是命运的巧合,此前,率军前往颍川平定叛乱的左右中郎将——皇甫嵩、朱儁在前方二人吃了败仗,而颍川又距离洛阳不远。
被黄巾军的勇猛吓到了的汉灵帝,着急忙慌地想要派人前去支援黄、朱二将,生怕黄巾军一下干到了洛阳城下。
于是,看到了自己命运转折点的曹操主动像汉灵帝请缨,愿意率军前往颍川前线,支援黄、朱二位将军平乱,也因此就有了现在官拜骑都尉的曹操!
PS:新书求支持,求鲜花求收藏求评论!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