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世民的计划都还没开始,他怎么会这么快散朝呢?
所以,在他询问过后,便有一位大臣从后排走了出来。
这位大臣身形瘦弱,胡子发白,看起来有些岁数了,但是瞧着走路的姿势,却是十分有力。
只是众人该好奇了,这教皇子的老师怎么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了?
平日里,他行事低调,也只是上朝听听,最近国家又发生哪些大事了,极少会发言的,今日这是怎么回事?
文臣孔颖达居然出来了?
他打量着朝中大臣们,见无人站出来,想断定着今日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启禀皇上,朝中事物有皇上操劳,治理有道,倒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是老臣有一事要上奏,希望皇上尽早解决啊。”孔颖达不紧不慢的说道。
孔颖达,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时就有此人,当初入朝是因为官位空缺而成为了太学助教,后来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时,引孔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
再发生一系列事情后,李世民也上任主政,直接让孔颖达教皇子们读书。
话音落下,他打量着李世民,随之,又朝着长孙无忌等人看了过去。
能称之为老师的,自然就是教皇子们读书的了。
孔颖达曾被封名为博士,而房遗肖在现代也是一名博士,二者的学位是一样的。
那么,他所提出来的问题,那必定是与皇子读书有关了。
“孔大人有何事要上奏啊?”李世民微眯着眼睛,摆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可是孔颖达真正想表达什么,他心里难道会不知道?
按照商议的计划,他们也是费了不少时间的,想来想去,还是以文学相关的东西来考验考验他。
大唐礼节都是尊师重道,同为老师,若官位相同,那定是按照年龄辈份来算的。
而且,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孔颖达入朝多年了,又是在李世民即位之前就是老师了,那他自然比房遗肖高了一级。
就因为后入朝,且年龄尚小,房遗肖便成了下级,而孔颖达便成了他的上级。
上级有问题,作为下级必须是要协助的。
那么,遇到问题,房遗肖就得与他商量着来。
倘若他不商量,但凡出了问题,一切责任由他一力承担。
孔颖达瞧了瞧李世民,看着他极其平静的模样,真是想破口大骂了,一群大人这样设套套一个九岁小孩子,真的有点不厚道了!
倘若不是李世民下旨,让他配合演一出戏,这种自毁清誉的事情,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的。
为人师表,干出这种事情,倘若传了出去,那他自已形象都不正,还怎么教其它人做人啊?!
收回思绪,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启禀皇上,近日四皇子情绪反复无常,不肯念书写字,昨日……”
他轻叹一口气,停顿片刻,一副无奈模样道:“昨日,四皇子不肯读书识字,老臣一怒之下罚他抄写三字经,谁知四皇子大发雷霆,差人将所有的三字经全毁了,还下令说宫中不准再出现三字经,倘若再出现,便要杖毙……”
想到这里,孔颖达一副心痛的模样啊。
本就一把岁数了,这四皇子年少无知,翻脸又不认人,没准儿哪天真拿他开涮了,就他这把老骨头,别说是杖毙了,就算是杖责他也顶不住的呀!
随之,他轻叹息道:“唉,既然四皇子如此反感三字经,不如,我朝就将这三字经废了吧?”
“这,这可不行,三字经是传统启蒙教材,它也是流传下来的经典,称之为最浅是易懂的读本之一,而里面的内容更是结合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倘若废除了它,这不等于是放弃了如何成人成才吗?”
李世民这番反驳,可谓是十分到位了,既表达了不能废除,又表现的束手无策!
就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人而言,瞧他那诧异的神态,还真就信了呢?
至于那些其它看懂的大臣们,心里自然是清楚,这李世民要开始唱戏了。
不然的话,皇子们不读书的事情,私底下与李世民商量就可以了,根本不必拿到朝堂来说。
身为皇家子嗣,这打小就不爱学习,不思进取,是这当老爹的教导无方。
自已的儿子若不成器,这老爹脸上也无光啊!
倘若传出来,老子能治理国家,却治理不了自己的儿子?
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事情应该藏着掖着。
可眼下,竟然搬到朝堂之上,让大臣们都知晓此事,这明摆着就是要考验房遗肖啊。
此时的大殿一片寂静,气氛莫名的诡异!
咋就这么安静呢?!
而往往这个时候,总有人会出来为李世民慷慨解囊的,这人便是长孙无忌了。
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