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当然,要不是吴可跟手下一万乡勇队在天津表现英勇,整得英法联军无可奈何的话,朝廷也没有这闲情逸致调整啥部署,都被英法联军打刀家‘门’口来拉。
不过石达开进军浙江是太平军第一次用进军朝廷的经济命脉来缓解天京战场压力,以外线扯动配合内线解围的尝试。
尽管内部矛盾的‘激’化使石达开未能将这一尝试继续下去,但次此用兵却启发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浙江在战略上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要地位,看到了清军惶急之中暴‘露’的致命弱点。
一年半后,李秀成,李世贤等正是沿袭并发展了石达开的故智,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取得了重创江南大营的重大胜利(“围魏救赵”是常见的战术,但攻击点的恰当选择往往是成败关键)。
当时,李秀成与李世贤采取了以皖南兵团的机动配合入浙兵团迅速深入腹地的战略,收到了奇效。
这一战略,同时汲取了太平军在一解京围时经略皖南和前次入浙“分金陵之势”的经验并予以发展,可以看出太平军对于苏浙战场对天京战场之影响的认识和把握是在逐步深化中。
从1856到1858再到1860,前中后战略思想的发展实际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此外,石达开部的入浙也为后来太平军从江西大规模进军浙江‘摸’索出了一条进军路线,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后来李世贤进军浙江之初,基本上就是沿着石达开部队当年走过的道路前进的。
此时张亮基升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又是浙江巡抚,这苦日子又得吃了。
吴可对于太平军有着深刻认识,好比后世的几次反围剿战争一样。不能让太平军机动兵团有大的活动空间,不然其破坏力将是极其惊人的。
幸好淮北地区经过乡勇队多年治理,已经没了太平军活动空间和发展余地,只要扎紧了篱笆,就不用担心太平军小部队在皖北之第搞风搞雨。
从浙江撤离后,石达开有两种进军方向的选择,或重回江西,或移师福建。
而朝廷在这上头又判断错误,大部分朝臣认为石达开在江西拥有很高的声望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判断他将反攻江西,可没料到石达开却不按常理出牌,最终却做了后一种选择。
报告这事的将领很是感叹:“当初留守安徽的乡勇队内部也不是没有过猜测,大家都觉得石逆返回江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长‘毛’这江西的根基不是开玩笑的,真可谓振臂一呼应着云集!”
在座一干将官齐齐点头附和,当时他们还紧张了好一阵子。毕竟太平军当时在安徽北部,江西和浙江的人马总数超过二十万,这还是机动兵力数量,如果加上各地城池守军数量那将更加恐怖。
按吴可常说的数量引起质变,二十来万大军横扫江西根本没有问题,之后肯定就要对稳定富足的淮北地区动手。虽说留守乡勇队真动员起来,起码也能拉出上十万的队伍,挡住太平军的人海攻势应该没有问题。
可真到了那时,整个淮北都得搭进去实在得不偿失。
在座将官哪一个在淮北之地没有布置产业的,他们可不想跟长‘毛’一场大战下来,只留下一堆破破烂烂。
就连吴可都感觉暗暗后怕,真要出了那样的事,三年多来‘花’费在淮北之地的努力将全部付诸东流,真是好险啊好险。
“是啊,当时张抚台,哦不应该叫做张督台甚至开始暗中动员,就连身在河南的左大人都得到消息,相约淮北一旦有事立即来援……”
“怎么这事我不知道?”吴可有些不高兴打断了这厮的感叹。
“当时督台您还在天津作战,担心扰‘乱’天津战事,加上当时情况不明也就没跟督台大人您汇报!”立即便有留守将官拱手解释。
这还差不多!
吴可脸上神‘色’稍缓,告戒在座诸位以后有什么大事一定要及时禀告,莫要再出现这样的隐瞒事件,不然他可不保证不追究众人的责任。
在座将官自然唯惟弱弱忙不迭答应,欺瞒上官的罪名他们可承担不起。
吴可没有太过纠结这事,先起身站在巨大的简陋地图前,拿着特制碳笔在地图上写写画画,根据手下将官讲述的当时战况,太平军的地盘以及人员部署,还有清军这边的布置全部标准出来。
将当时的局势在脑海中模拟一遍,顿时明白了朝廷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