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
美国纽约唐人街有一座仓房,这座仓房经常举办聚会,出入的人也很多。房子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帅气的鲍勃和瘦弱美丽的崔明慧。两人都是电影爱好者,现在从事的职业是导演。所以说能来参加聚会的也多是电影爱好同仁,久而久之来过这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在美国的华裔电影人都知道了这么对夫妻。
长镜头摇啊摇,摇到林荫道的园林图书馆。图书馆内罗大卫同学看书之余又走神了,思绪、、、、、、
罗大卫来美国已经两年了。在纽约这里电影文化氛围还真的很浓郁。各种各样的业余爱好团体数之不尽,没事还可以和发烧友们参加些业余组的电影展。在这里生活了两年的罗大卫终于知道梦里国人电影事业问题出在哪里了。
原来东方电影巨人倒在了起跑线上。记忆中遥想当年在北影读书时使用胶片的课作都不多。十六毫米三十五毫米胶片能尽情使用时估计只能出现在毕业作品上吧。
而在纽约这里不要说专业大学的摄影学生了。就连业余发烧友们都能熟练应用各种器材,漫说课作这些正规的作业,就是发烧友们的作品也全部为胶片作品。大家拍摄水平虽说参差不齐但起码都掌握了一定的拍摄水平(胶片摄像机非常考究专业技术,需要有大量知识和实践)而DV拍摄除非必要根本没人会选用。
拿着DV去拍摄电影根本没有技术性可言,基本等同于拿着傻瓜相机去随拍照片然后仰天长啸:“哈哈,我是摄影师啦”一个效果。
但纽约这里的电影学生和爱好者们并不排斥DV,就像对待普通的任意一样电影器材一样,这没有什么稀奇的。
然而罗大卫记忆的深处,当年国内的专业人士都很少采用胶片了,因为DV摄影成本低拍摄速度快可以高产。记忆中某位大导演曾经叫嚣过三天学编剧七天学摄影半个月成为导演时间足够了!!!
是啊就因为DV拍摄操作需要的条件非常简单,也才会有那么多论坛上出现大量八零后九零后的电影爱好者上传自己拍摄的电影,声称自己能拍电影了。
现在回头想来诚然,大家用的都是DV,然后都是用电脑进行后期制作。所谓专业导演还真不能笑话人家,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家无非就是没有你那么多演员大腕罢了。
大家一水的DV拍摄,一样的水平一样的画质。因为电影拍摄容易了所以导演演员才会有大把时间去搞副业。搞辅业好做金融容易赚钱,随便投资个潜质公司上市后可就能圈来几十部卖座影片的钱。如此有前途的事业谁还会在乎拍出的片子是好是坏?哪个还有时间去研究拍摄技术?
全行业奔向钱途!
呵,这样大环境下电影市场不萧条想来才会怪呢。
直到今天罗大卫才幡然醒悟,当年和同僚一起抱怨市场抱怨影迷是多么无知多么肤浅。影迷看盗版是有原因的,大家不走进影院也是用原因的。
大家只看到了盗版猖獗,只看到了没人愿意去影院。
可大家都忽略了自己拍的东西还据不具备口口相传的吸引力?还据不具备让已经无比失望的影迷们观影的能力?欣赏过曾经高超摄影技术锻造出来的经典,看贯了美轮美奂的欧美电影。影迷有权利拒绝垃圾。
罗大卫也明白了为什么同行们抄袭了欧美电影经典的视效,抄袭了所谓的大片理念。可影迷们还是不认可。
因为看似一样拍的热热闹闹特效什么的满天飞,可实际死板的很。因为DV摄影最大的硬伤在于它没有技术在里面,这种拍摄本身就有千篇一律的视觉疲劳这种硬伤存在。
一部部菜园子片哪有资格要求大家去买票观影?是影人自己把上帝们拒之门外,因为大家放弃了看点卖点。一部片子的成功并不应该主要看炒作,技术!你拍摄电影的技术!大家曾几何时都悄悄的把技术丢掉了。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