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大师更是利用道家学术在《论衡》里把儒家有关天人感应、谶纬等等学术批驳得体无完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士们对经学的绝对崇拜。很多古文经学大儒在兼采各家之学后往往在注经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引入道家思想。所以本朝其实已经有了上百年的道儒相融的历史只不过没人主动去说而已。”
“飞燕兄此刻提出道儒相融的建议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道儒相融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不过在一个适当的机会提出了一个适当的儒学改良之策而已可以说是因时制宜。长安儒士们闻讯后愤怒、恐慌上奏弹劾飞燕兄这正好说明道儒相融不是无稽之谈而是确实能对儒学产生某种程度的冲击。”
李弘想了片刻对李玮说道:“你应该有了一套很成熟的想法能对我说说吗?”
“敢不从命。”
****
以下不计字数。
黄门鼓吹是皇家仪仗列于殿廷一般在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吹奏各种雅乐。
雅乐是用于郊庙祭祀、春秋飨射以及朝廷举行的各种典礼仪式上的乐舞乐人多由具有一定身份的良家子充当乐器虽然也有丝竹乐器但以钟、磐为主是金石之乐。雅乐表演时舞人俱进俱退整齐划一闻鼓而进击铙而退文武有序音乐和谐气氛庄重。
俗乐是宴会之乐流行音乐皇室贵族吏民宴乐时常在宅院、广场上演奏这种乐舞旨在娱乐。乐人往往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倡优、女乐乐器虽时有钟、磐但以管弦乐器为主其舞蹈腾跳杂乱表演轻松活泼。
鼓吹乐是汉魏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以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萧、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有歌唱。鼓吹乐开时始以外族音乐为主进入中原后鼓吹乐因其嘹亮雄壮被用于军乐以后又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鼓吹乐。其后被宫廷采用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之中。由于乐队的编制和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萧铙歌、萧鼓等不同称谓。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十八节
“朝廷推行新政前前后后也有十几年了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收复疆域的扩大各项制度的深入修正我们推行新政的阻力越来越大很多改制之策甚至要通过暴力手段才能得以实施这说明新政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好好反思探寻其中的缘由。”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都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权力之争是利益之争是学术之争所以一直竭尽全力在这几个方面予以解决但我们没有解决好反而让各种矛盾越来越激烈。这时飞燕兄突然在晋阳提出了儒道相融、援道入儒的学术改良之策此策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豁然开朗……”李玮叹服道“这其实正是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解决之策啊。”
“现在我们知道了新政推行阻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赖以制定国策的学术思想已经不适应中兴大业的需要了经学腐朽了老化了我们需要新的学术思想需要新儒学新道学或者其它某种更好的学术思想。这种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思想将成为朝廷制定国策的新基础继而让学术和国策相适应让朝野上下同心协力共振社稷共兴大汉。”
李弘眼前一亮立时便明白了新政步履维艰的原因。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经学当真走到穷途末路了?”
“的确走到穷途末路了。”李玮说道“自大儒董仲舒创立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新儒学以来经学各派历尽争论先有孝宣皇帝诏诸儒讲《五经》同异的石渠阁之议后有孝章皇帝的使诸儒共正经义的白虎观之议。最后皇帝亲自称制临决经学各派求同存异互相协调终于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实现了经学与谶纬学的结合经学各派随即由纷争走向统一。而‘三纲五常’也在神学的华丽外衣下以法典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便是‘汪汪乎丕天之大律’的经学理论法典《白虎通义》。”
“朝廷以皇权的力量结束了经学内部的矛盾与纷争经学就此丧失了持续展的动力。儒学从子学演变为经学又从经学堕落为神学从此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看看今天的新经学、今古文经学三家在注经的时候都用谶纬由此可见经学衰落到了何种地步。谶纬之学流传了三百多年已经从骨子里渗进了经学各派要想彻底根除神学对经学的侵蚀没有外部竞争的动力没有新兴学术的援助没有一代代儒士的努力根本不可能。”
“但儒学面临的挑战还不止如此。”
“儒家的基础是名教之治所谓名教就是以‘正名定分’为主的礼教包含忠、孝、仁、义、礼、信等教条。这些名教经过董仲舒等大儒的改造后又添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神学成分并展成为‘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这使得新儒学带上了浓厚的宗教神学伦理道德观遭到了历代大儒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人的猛烈批判儒学的至尊地位因此受到动摇。接着它又遭到了两次党锢之祸这给了奉儒家学说为主臬的儒士们以沉重打击马融、蔡邕、郑玄、许劭等大儒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求助于道家学说以黄老之学注解儒家典籍以道家学说解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