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摒除私欲;三要宠辱皆忘知足常乐。如此一来国政就会出现“以无统有执一统众以寡治众和以静而广”继而“得众心”的国泰民安的局面。
在黄老之学看来君主如果能做到清静无为设官分职定好名分便可坐享其成。而作为大臣如果能恪守清廉勤谨不求名利谦恭地教导百姓那么天下必然大治。
相反如果象儒家所要求的那样君权神授皇权至高无上权柄集于君主一身君主做为天下之仪表事必躬亲“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那么则“主劳而臣逸”皇权和相权严重失衡长治久安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黄老之学的“无为”提倡皇权和相权制衡而朝廷目前急需的就是稳定当前的官制实现皇权和相权有效制衡基础上的君权至上所以儒家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主张的君主集权已经对社稷稳定形成了威胁朝廷必须起用一种新儒学作为国策基础从而稳定和巩固现行制度并保证此制能长久延续下去。
黄老之学根据天与地各有固定位置(天上地下)和阴阳二气的对立冲突中“阳主阴次阳动阴静”的特点提出了尊卑有序贵贱有位等级有别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这一点和儒家“有德者受天命为天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例如孝景皇帝时《诗》博士辕固与道家黄生曾就汤武除桀纣的问题展开辩论辩论的主题是汤武除桀纣是“受天命”还是“臣弑君”。
辕固据经义说汤武诛桀纣做天子是得民心的正义行为。黄生引道家说破帽子还得戴在头上新鞋子终究穿在脚下认为汤武虽是圣人到底不该放桀、弑纣。孝景皇帝下判断说吃肉不吃马肝(有毒)不算不知味意思是请他们不要再争论汤武除桀纣的是非了其实也就是不赞成汤武除桀纣。在孝景皇帝看来道家黄生的臣下绝对忠于君主的思想更有利于维护王朝的统治而辕固的“受天命”理论则会给社稷稳定带来很大危险它既可用来论证“强汉”代“暴秦”的合理性也可以用做动叛乱和推翻本朝统治的借口。“受天命”的观点成了当初儒学不能兴盛的原因之一。(这个辕固后来又与窦太后争辩儒道两家的高低窦太后大怒令辕固和野猪搏斗幸得孝景皇帝给了他一把好刀否则他就要被野猪咬死了。)
当今天下长安有个天子襄阳有个天子谁是正统?谁应该受天命为天子?是不是应该有德行高尚的人出来受命于天重建社稷?
今日皇权沦落谁来做皇帝估计没多少人在意甚至包括长安的很多大臣至今对天子和朝廷的忠诚还是停留在嘴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社稷动荡生灵涂炭等等但儒学衰败是个不争的事实。儒学衰败导致人们对儒家的纲常名教对于“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等儒家学说失望到了极致在很多人的眼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什么尊卑有序贵贱有位都是胡扯八道。
很长时间以来各方豪雄为了争夺权柄霸占疆土不惜诛杀无仇之民攻伐无罪之城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结果僵尸动以万计流血漂橹丹野黎民暴骨野外本来绿草茵茵、五谷飘香的原野变得荒无人烟、满目凄凉而昔日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城邑更是成为瓦砾废墟。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公贵族、门阀富豪们还是利用手中的权势和实力穷奢极侈横征暴敛为所欲为誓死要榨干百姓的血肉。他们吃喝玩乐穿着陵罗绸缎住着琼楼高宇家里堆满了金银和钱粮过着荒淫生活而可怜的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亡啼饥号寒人竞相食白骨蔽野。试问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三纲五常?还有什么礼法名教?还有多少人对儒家那一套深信不疑?
所以朝廷迫切需要一种新儒学重建尊卑有序、贵贱有位、等级有别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重建礼法名教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天子和朝廷的威仪重建大汉王朝的信心和荣耀。
《黄帝四经》重视农业生产认为根据天地、阴阳、四时的自然规律应该颁布相应的农业政策。政策一旦制定统治者就应“恭俭无为”不要在农忙季节大兴土木以“逆天时乱民功”更不要大肆搜刮民财而使百姓无法继续生产。而要做到这种以不干涉不影响百姓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无为”天子和各级官吏必须在生活上“恭俭朴素”不尚奢华。
这同样是当前朝廷急需解决的问题。
重农抑商的政策朝廷颁布了不少但效果不是很好农夫的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而这些年奢华之风却在朝野上下越刮越猛而始作俑者就是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尤其是婚嫁和丧葬更是成了人们竞相攀比花钱的地方。贫苦百姓们在奢华之风的影响下日子越来越艰难。
儒家的核心是礼。礼制纷繁复杂诸多礼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钱财而最花钱的就是婚礼和丧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家资一般在数万钱至十余万钱之间。而一个男子的聘金数基本上是其家资的总数在万余钱至数万钱之间加上婚宴花费一个男子娶亲就足以让其家一贫如洗。
至于丧葬花费更是惊人孝是儒家仁德治国的根本是对人的最基本要求。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孝行先提倡厚葬。厚葬之风自秦开始到本朝更是愈演愈烈。曾有人对厚葬习俗感叹说“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富者奢僭贫者殚财法令不能禁礼仪不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