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xgedda.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小疙瘩小说网 > 历史 > 安禄山新史 > 第十一章第五节 霓裳羽衣曲
基于搜索引擎自动抓取技术,源网站:http://www.999wx.com/Book/1713291.shtml

安禄山新史 第十一章第五节 霓裳羽衣曲(2/3)

章节列表
2023.07.20重大通知:
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呃……”安禄山强忍住摸头皮的动作。

        想不到当初了为和长安城的文人雅士们搞好关系,故意用诗词歌舞来展示自己的才能,现在竟然会被李隆基当成拉苦力的借口。

        平心而论,如果是在平时,或是在私底下,他非常愿意和皇宫中的这些美人们来个肢体接触,对于向皇宫中有名乐师请教声乐,也非常感兴趣。    只是看刚才李隆基的决定,分明是准备让自己临时放下一部分政务,主力帮助他排练歌舞。    这可怎么行。    皇帝昏庸,正是自己地机会,如果自己也参与进去,那就是蠢蛋了。

        “安卿!其实你不需要在意上不上得台面,朕前几天成立了一个梨园,里面有好几个歌舞曲艺大师,到时自然会由他们给你评判。    而且朕也不是让你亲自上场跳舞,只要给那些歌舞艺人指点一下就行。    哈哈哈!你可也是大师呀!”李隆基爽朗地笑了起来。

        在他的笑声中,数十各色打扮地乐师,在安禄山刚才看到的青袍男子带领下,走了进来。    随后还有一大帮盛装的歌ji舞女,款款向李隆基下拜。

        那些乐师除了有几个生面孔,没什么异常。    不过那些歌ji舞女。    却是和平常的打扮有点差异。    以前地宫廷舞乐,安禄山看过不少,从来没有那次,舞女穿着打扮有这么豪华,豪华到可以说是奢侈。    称她们穿的衣服是霓裳羽衣,一点都不过分。

        如果不是和霓赏羽衣曲出现的年份上有点差异,安禄山肯定会认为李隆基是准备排练霓裳羽衣曲。

        后世曾经有人推测。    李隆基的霓裳羽衣曲,其实并不是单指那一首歌曲。    那一种舞蹈,而是泛指所有穿了霓裳羽衣进行的歌舞。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眼下这些舞女,也许真可以算是准备排练霓裳羽衣舞了。

        “李先生!朕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朕最得力的宰相,也是你闻名已久地胡人舞步大师,安禄山。    安相爷!”李隆基招呼哪个青袍男子和他身后的两人。

        按照常礼,应该是先给身份尊贵地,或者亲密的人介绍,李隆基现在先将安禄山介绍给那个青袍男子,显然是将青袍当作比安禄山更亲信的人了。

        “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拜见安相爷!”青袍男子不卑不亢的和另外两人一起向安禄山行礼。

        “安卿!这几位可是现在长安城有名的曲艺师。    李龟年大师和李鹤年善歌,李彭年善舞。    朕已经将他们请到宫中,担任梨园子弟的曲艺教授……”

        李隆基的话,安禄山只是粗略地听了一下。    反正不过是夸耀梨园和李龟年等人的话句。    但是对李龟年他们这几个人物,安禄山到是非常有兴趣。

        作为文艺繁盛的时代,唐代乐工的地位并不低,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歌迷乐迷,甚至因为这些粉丝的特殊身份,他们的影响力。    比现代社会的艺人还强一点。    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    他们创作地《渭川曲》特别受到李隆基的赏识。    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    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    不过难得的是,他们非常有气节。    是现代社会的不少艺人。    没法相比的。

        “安禄山久闻李先生大名。    杜子美对先生推崇倍加,刚才听闻半曲。    安某已觉不虚此行!”安禄山听说了李龟年地名号,到也不敢再对这些梨园子弟有什么轻视。

        “哪里!哪里!安相爷谬攒了,李龟年并不善笛,刚才只是临时凑数罢了!那几位,才是真正的曲艺大才!”李龟年面上微红的指了指身后的男女乐师。

        李隆基也给安禄山一一介绍另外几个乐师。

        这些人,都是长安城中著名的才艺人物,就算是里面最普通的董庭兰、雷海青等人,也是出名的青年才俊。    每个人都能看出,他们会前途无量。    其他如安禄山已经认识的黄幡绰等人,都是兴庆宫早就有的著名乐工,只不过现在转职成梨园弟子罢了。

        最为让安禄山眼睛一亮的,是里面一个女乐师许和子。    李隆基介绍她“美而慧,善辞歌,变新声”,认为“韩娥、李延年殁后千余载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    她地声音具有极强地穿透力,“喉啭一声,响传九陌”。    李隆基曾叫李谟吹笛,为永新伴奏,结果是歌唱完笛亦裂;这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