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低,身份低,这等情况下匠人们的待遇自然也就极低,每日将作之余,微博的钱粮能不被克扣已是万幸,焉还敢苛求其它?
然则自这批匠人奉调进入清心庄以来,唐松当即将他们每日的钱粮硬生生提了三倍,且是十日一结,直接发放到个人手中。收入平添三倍,实为匠人们前所未有之经历,焉能不欢欣鼓舞。
舍此之外,唐松对待这些匠人的态度也很让人舒服。他不像将作监的那些个官儿们,到了要赶工期的时候便一脸假笑的虚伪笼络,工期赶完又是叱猾克扣依旧;也不像那些吏员,常视匠人附芳牛马贱役。
这位唐公子对匠人就是平平常常的,既不高看也不低觑,平平常常的就像邻人般随意相处,但就是这份平常,让匠人们感觉在他手下干活像个人,活儿也干的自在。
这些日子以来,议论唐松实是这些匠人们的喜好之事,将这常议论的话题说完之后,匠人们不免又议论到了唐松最让他们欢喜的一个特点上。
论起将作之事时,这位唐公子绝不会有事没事的就来指手画脚,除了来问问工期看看质量之外,具体采用什么法式,怎么做概不过问,悉由匠人们做主。
此事说来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具体干活的匠人们而言能碰上这么个人简直就是烧高香了。不说别的,便是将作监之内瞎指挥的人也太多,往往一个随意而出的主意,就需匠人们白白耗费无数的血汗最终却是徒劳无功。
偏偏此事还不能说,更不能争辩,那些科举出身的老爷们是断不肯承认自己居然会不懂这术之小道的,便是最终实践证明了他们的错,那也是匠人们营造中出的问题,一应责罚还是由匠人们承受。
论说起来,他们这些京城将作监的毕竟还好些,下面那些道州县中这样的情况实是屡见不鲜就为此一项每年不知要虚耗朝廷多少钱粮虚耗多少徭役人力。
是以,各处的匠人们聚在一起时,常好感慨,若是天下间皆是由知晓将作之事的官员来管理将作之事,这就是朝廷、匠人、乃至于那些服徭役百姓们的大幸运了。
感慨之余,匠人们不免又相视苦笑,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呢?
匠人们的议论还在继续,唐松已回到了闹哄哄的公事房。
唐松刚刚进门于东军先已迎子上来,“公子招募之事已经分派下去……”
这于东军是个三十余岁的精干利落人他与此刻在清心庄用事的许多人一样,都是前些日子被抽调来的各商贾行得用之人。
唐松要办通科学校,孤家寡人的自是不成,往皇城各部抽调人也不方便,最终还是上官婉儿行了变通之法,从神都各家与内宫有往来的商贾行中借调人手。她这一开口,各家商贾行谁不要竭力奉承,是以短短时间便组建了这样一支由各商行精英们组成的队伍。
能与内宫有往来的皆是大商行,能在这些大商行里得用的人都不简单,个个都是由学徒一步步历练多年熬上来的,别的不说,执行力与做事的效率绝对够高,有了这支队伍帮衬,唐松才能一路支应到现在,支应到通科学校再有十日便能开学了。
闻言,唐松点点头,“我那招募的章程可传达清楚了?”
“公子一再叮嘱小人绝不敢忘……”
“如此就好,辛苦了”唐松边走边问,“对了,我新借用的那些人可到了?”
“半个时辰前刚到,两个行当共是六位师傅,现安置在北院偏厢。”
“好”闻言,唐松精神一振,“这六人的食用供应定要安排好了我稍后就去寻他们说话……”
忙忙碌碌的时间就过得快,转眼间已是九天过去,随着将作监房屋修缮完成,清心庄外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不消说这些都是来看热闹的。
在这些看热闹的人群里,普通百姓们还少些,昏是大户人家的小厮长随们占了一多半儿,龙门山下本就是权贵别业聚集之所,近来这些权贵们都等着看唐松的笑话,是以多安排了下人在庄外守候,但凡清心庄内有一丝风吹草动便立即飞报回去。
先是听说唐松网罗了一群商贾行的人在帮办事务,这些权贵们就好生笑了一回,一个取义,一个取利,漫天下谁不知道读书人与商贾堪为天敌,唐松倒好,弄一群商贾来帮着办学校,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这个笑话刚刚看罢,眼瞅着清心庄已经改建完毕,却至今不见一个门,权贵们也就愈发着紧,让下人小厮盯的更紧,只等着迎来这一场闹剧的最高潮部分。
第十天早晨,唐松起身后刚刚梳洗罢,于东军便已应命到了。
至此,唐松索性连早饭也不吃了,带着于东军一路直接到了神都南市的锦绣绸缎庄。
位于南市最中心位置的锦绣绸缎庄可谓是神都乃至整个天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