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日军的巡逻队,根本就没有出现在他们的头顶。
    “柱子,你以前住在铁路边上,你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队长,我小时候是住在铁路边上,但周围就我们几户人家,也没有站台,我根本就搞不明白,那灯是什么意思。不过我敢断定,鬼子亮起的灯,跟我们肯定没有关系。”柱子肯定的说道。
    不用想,他的话有没有道理。要是他们一行几人,被鬼子发现的话,绝对不会是亮起一盏黄灯而已。
    谷正新没好气的看了一眼柱子,在黑暗中,人的眼睛再亮,也不能发光,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柱子当然不知道,还在一个劲的回忆,孩提时,生活在铁路边上的场景。
    除了火车呼啸而过,拖着滚滚的浓烟,消失在视线的尽头,其他的一无所获。
    正在所有人不解的时候,谷正新突然像是听到了什么:“你们听,是什么声音?”
    几个队员支起耳朵,屏气凝神。
    “火车,我敢肯定,一定是火车来了。”
    最先反应过来的正是对火车非常熟悉的柱子,那种车轮碾压铁轨发出的咔嚓声,极具韵律。从小就看惯火车来往的人,不用看,凭借耳朵的听觉就能发现这其中的不同。
    “火车肯定吗?”
    谷正新还不敢肯定,对于他来说,只要火车经过大桥,行动的成功至少要增加数倍的机会。好事来的太突然,他也有些怀疑。
    当火车的铁轮,在钢桥上走过的时候,金属在重力之下,发出的那令人窒息的尖啸,足以让最谨慎的人也失去警惕。
    说的不夸张一点,即便在火车边上,用一把点45口径的小手枪,开上一枪,在铁路桥上巡逻的鬼子也不会发现。除非,是在鬼子身边开枪。机会难得,战士们马上分工,准备好一切,开始攀爬的工具,就等机会的来临。
    火车距离大桥越来越近,宛如一只巨大的钢铁心脏,在敲打着这条关东军的大动脉。
    其实,谷正心过头了。这段时间内,正是关东军南北调兵最频繁的时期,往来于松花江南北的关东军各地部队调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再加上,滨州线本来就是关东军沟通南满和北满的大动脉,每天通过哈尔滨铁路大桥的火车,不下数十列。
    自从榆树战役打响之后,大部分从北满南调的部队,都是从松原经过,而不是选择从哈尔滨过松花江。
    谷正新在接到命令之后,就一直在为炸桥的各项事宜准备着。
    再说,他也没有联系电台,跟10纵,甚至野战司令部联系,获得最重要的消息。
    所以,他对榆树战斗的消息上,还停留在两天前,平安镇被1纵占领之后,滨州铁路就一直处在瘫痪的状态。在榆树作战没有停止之前,在平安镇打狙击的两个团,是不会撤退的。
    而日军即使在哈尔滨抽调兵力,也不会简单的从松花江北岸,哈尔滨防区抽调,进入松花江南岸的榆树。因为,这样势必会减少在绥化等地的兵力部署。这片区域,是3纵和日军主力相持的重要区域,关东军即使兵力上再困难,也不会动这片区域。
    唯一的推断结果就是,从龙江北部,克山、通北等地抽调兵力,增援榆树的防御作战。
    不过这可能吗?
    谷正新不是一个正牌的参谋,他甚至不太清楚,一个参谋长,应该在作战之前做些什么?
    不过,他通过日军火车过江,弄清楚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榆树作战结束了。
    是我们赢了?还是1纵已经撤退了?
    谷正新不得而知,可是日军这么着急,从兵力并不宽裕的龙江抽调兵力,南下。就说明,关东军想要在榆树、双城、五常一带,围歼1纵。谷正新内心焦急,但是一没有电台,二没有情报,他只能干着急,在一边瞪眼。
    火车车轮压上铁路的时候,明显的减缓了速度。
    不过,铁轨上发出的轰隆声,海啸般的侵袭着周围方圆五里之内所有生物的听觉。甚至连大地都有些抖动。
    “队长,我这么觉得这桥在晃动”
    随着头顶不是有灰尘的落下,躲在桥下的战士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毕竟,谁也没有在这么大的铁路桥下,感受过火车呼啸而过的那种经历。尤其是,这座桥梁还是一座危桥,自从建成之后,桥梁就出现偏差,而1900年在俄国生产的桥梁钢材,也存在着质量问题。
    在桥梁建成后,几年之后,就出现了桥墩出现裂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沿线的火车经过铁桥的时候,也被勒令限速,来延长这座岌岌可危的铁路大桥的寿命。
    可以说,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是一个列强造出来了的豆腐渣工程。
>
							
	
			“小疙瘩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xgedda.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