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日玄禹与玄同的一番对答,却叫他忽然生出不安来。晗璋匆匆去往扶风山居,希望见到潜渊,与他说几句话。可是扶风山居里,只有山风吹着竹门飘飘晃晃,屋子前面的石桌上一片杂乱,也无人整理,潜渊不见人影。
山风一掀,石桌上有个什么东西骨碌碌跌到了地上,晗璋过去捡起来,正是潜渊给他做的竹笛,几乎快要完成了。
晗璋满心失望。以往潜渊也时常不在山居里,有时会去天禄阁看一晚上的书,有时候会在嵇先生那里留宿,有的时候还会进山里,晗璋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儿。
“是我想多了吧,也许压根与师兄无关。”
晗璋在心里宽慰着自己,慢慢走出了扶风山居。
很快,迎神谕大典之期渐渐临近,对于迎神法阵的习练,在负雪谷紧锣密鼓的展开。晗璋一下被绊住了脚。
轮回宗的迎神法阵不算出奇,但难在符咒繁琐,需以每十二年不同的天干地支、阴阳节气相配,还要加入梅花易数、五行相克的诸般变化,排布时一个微小的计算差异都可能使阵法功亏一篑。
三界里,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独门阵法,用于制敌、护御、炼化乃至召唤。轮回宗的诛魔阵、五行八门阵,便算制敌一路,但由于排布方式十分简单,临敌时只能小打小闹,无法与朝摇派的玄锋剑阵、扶羽派的幻影阵这些上乘阵法相比。
太岳境周围布设的五行结界则是强大的护御阵法,但是此类阵势对于灵气的消耗极大,如果灵气断绝,阵法则容易溃散。
而炼化阵法,古往今来,最声势浩大的,无疑要属九百年前,曾经困住混沌的十方封魂阵,乃以昆仑丘做阵眼,化人间九州的山河灵气为己用。此阵集数位当世大乘的毕生修为,排布方法精微奥妙,登峰造极,可也一下燃掉了百万黎民的血魂,最残忍,代价也最高昂。
召唤阵与通灵术、血契同属一路,都是通过某些特殊的灵介做捆绑,可以召出特定的东西。现存的召唤阵中,最负盛名的要属天机阁的麒麟阵。据说,麒麟乃是天机阁的血契灵兽,临敌之际,只要九位天机阁门人共同施展此阵,便可召唤麒麟。
近百年来各门各派在本门秘术之上,又不断推陈出新。此外,更有源自九幽那些魔刹鬼道们的赤血阵,阴尸阵等等,均需以血肉魂魄献祭,十分歹毒,为正道不齿。
与这些相比,迎神法阵几乎不能算作一门阵法,它无法克敌,护御的威力也不大,唯有成型时阵光炫目绚烂,令人赏心悦目,恐怕叫它祭神阵恐怕还更加贴切些。
而八名执器弟子则是祭神时,围在供案左右的装点,只需光鲜亮丽的在九天诸神眼前做个花样子即可。但即便是花样子也一定要做得足够妥帖,不能出现半点差池。为此晗璋等人被留在负雪谷,心无旁骛熟悉那些复杂的符文咒语,反复磨合纠正,一直到迎神谕大典举办前夕,晗璋始终没能出谷半步。
每十二年一次的迎神谕大典,隆重程度可不是大论道所能比拟的。
短短的时间里,迎神台里外早又被重新修整一轮,台下的石基上,刻了一圈簇新的符文。山路洒扫干净,就连两旁的草木也都被人悉心打理过,又栓上了各色彩带。一路上山,四周色彩缤纷,冷寂的太岳境忽然显得鲜活了许多。
山顶上,空阔的平地以迎神台为中心,向着周围以八卦的形状排布延伸开来,划分出了八个区域。祭典时,弟子们着装的服色,所站的区域都在提前做过安排部署。
大典当日,弟子们在吉时之前陆续上山,无需引导便十分有序的走到各自的区域内,盘膝坐下。除了山风扯动着旗带发出轻轻的响动,人群里静默无声,相当端严肃穆。
八卦型的每片区域之间,分别隔出一条通往迎神台的道路。八名执器弟子,守在每条通道尽头,万分庄严的等待着。
迎神台正中摆着一只硕大的青铜香鼎,里面插着三柱手腕粗细的香烛。青铜鼎的前面是一张长长的桌案,上面有小香炉、瓜果、酒水等一干供奉之物。最醒目的位置放着一尊黝黑的雕花圆木底座,底座上有个凹槽,严丝合缝的捧着一个三寸见方的古玉印玺——这便是迎神法阵的阵眼,轮回宗的掌门印。
迎神谕共有三道程序,每走一道程序,掌门人都要亲自诵读一篇祷文,三篇祷文陆续在青铜香鼎焚化后,九天神谕注入到掌门印中,才算功成圆满。
玄禹、玄同、孤月三人身着同样的黄色服饰,焚香沐浴之后,先后走上迎神台。
迎神台另一侧,凭空吊着一口千钧古钟,钟身上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