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山摇头,他听过些流言,不过,这是主家的事儿,分家旁支管不着。
“罢了,罢了,随你去。许仙不在,去城外挖药了。”
走出药铺,怜卿神色郁郁。
“怎么,谁惹你不高兴?”王维奇道。
怜卿叹道:“唉,公子为何那般说?以公子的才华,该去考取功名,若因奴之故,耽误公子前程,奴不成了祸水?会受千人指责,万人唾骂,奴再无颜见人!”
“呵呵,功名利禄,过往云烟,你家公子不在乎。好了,别难过,我自有打算。你先与小莲回画舫,我回家一趟。对了,你们赎金多少来着?”王维问。
怜卿道:“银百两!”
小莲瞅她一眼,没多话。
王维微笑道:“嗯,回去等我。”
分别后,小莲跟在怜卿旁,抱怨道:“姐姐,明明是二百两,怎地少一百两?”
“就你多嘴,我尚有些积蓄,若公子诚心赎我,凑些与他又如何?”怜卿道。
小莲劝说:“唉,姐姐心好,就怕遇上负心郎,公子可说了,娇妻五六,美婢六七,姐姐仅是其一,该多为自己打算才是。”
怜卿轻弹小莲额头,道:“你啊,人小鬼大,放心,我有分寸。”
小莲瘪瘪嘴,道:“哪儿小,我十三了!”
怜卿余光瞥她胸脯,好似比自己还大一些哩,恼道:“是,你不小了!”
王家就在太平巷,离庆余堂不远。
王维方进门,听见声:“二少爷!”
却是个年长的老仆,鬓发灰白,弯腰低眉,态度恭敬,道:“二少爷,老爷让你去书房见他。”
“好!”
王维往里走,王家的院子坐北朝南,粉墙黛瓦,进门有照壁,上有苏子题词,两边儿白墙,飞檐挂角,走过照壁,是门屋。
穿过门屋,见个方形的大院,正前面是厅堂,两边儿有拱门,右边儿是厨房以及下人住的地方,左边儿有个小花园,旁边儿是厢房,给客人留宿。
绕过厅堂,是后院,家眷都住在那儿。
王家的后院最美丽,倚着一弯碧水而建,水是活水,清澈见底,水中有鱼,水边儿是绿竹嫩柳,水上有座廊桥,桥中央有亭子,雨落、雪降、莲开等时候,于亭中暖一壶黄酒,邀三五好友,或谈天,或对弈,或对诗,最是惬意。
过了廊桥,翠竹白梅掩映下,厢房楼阁散落,假山点缀,格外幽静别致。
不得不说,老王挺会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