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宗很是疲惫的挥挥手,李隆基代答:“都起来吧!”
“谢皇上!”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分列两厢。
睿宗缓缓扫视一眼群臣,点点头:“开始吧!”声音很小,只有前面的大臣才能听得见。
“皇上禅位,太子登基大典开始!”姚崇担任司仪,大声宣布。展开圣旨宣读一通。
这道禅位诏是睿宗口述,姚崇写就的,大意就是先把自己的功劳述说一番。征战吐蕃一事,是睿宗的大手笔,虽然睿宗现在心力不行,仍是大特一通。
然后,笔锋一转,说起自己的错失处,列举了唐朝的积弊,还有太平公主一事,最后把李隆基赞扬一通。
睿宗的文才不错,这道诏写得辞采飞扬,让人叫绝。
诏一读完,睿宗拈香跪倒,向历代先帝祷告一番。祷告一毕,睿宗站起身,内侍捧来皇冠皇袍,李隆基跪在睿宗面前。睿宗拿起皇冠给李隆基戴上,再拿起皇袍给李隆基披在身上,提高声音道:“三郎,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唐的皇帝了!大唐江山将由你来扬光大!”
“谢父皇!”李隆基很是恭敬的道。
“三郎,把大唐的江山交给你,父皇放心!你一定要把大唐的江山扬光大!”睿宗叮嘱一句。这不过是礼节
语。
“孩儿谨记!”李隆基应命。
“新君登基,大典已成,朕自今日起为太上皇!你们君臣议国事吧!”睿宗交待一句,右手伸出,扶着内侍,颤颤微微的去了。
“恭送太上皇!”群臣在李隆基的带领送睿宗离去。
望着睿宗的背影,不少大臣哭了起来。陈晚荣和睿宗相识以来,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刻。说睿宗无才,不对,睿宗其实是个精明人。只是,他太过看重亲情,有碍他做个好皇帝。
睿宗对太平公主非常呵护,若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们的兄妹之情必然羡煞很多人,这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做为帝王,因为这事弄得形销骨立,就不是好皇帝了。
回想起睿宗的一幕幕,陈晚荣是感慨无已。
睿宗的身影越去越远,终于消失在视线里,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新时代开始了!
这个新时代叫做“开元盛世”,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是一个巅峰!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汉武大帝开创的“汉武盛世”能与之相比!
历史上,睿宗禅位之时,唐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积弊不说,还有太平公主觑觎帝位,七个宰相中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严重威胁到玄宗的帝位。这迫使玄宗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诛灭太平公主。
现在,睿宗处死了太平公主,玄宗最大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了。
对外,强敌环伺,边境上的战争不断,吐蕃、后突厥、大食相互勾结,骚扰唐朝边境,滋扰不断。就连势力不强的契丹都要来插上一手,可以说,当时的唐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而现在的唐朝,在经过了吐蕃一战之后,战略态势大为改观,吐蕃这个强劲的对手不复存在了。
还有,安南梅玄成造反是在玄宗时候进行的,为了平定安南,玄宗派杨思率十几万大军沿着东汉名将马援进入安南的路线进军,平定了安南叛乱。现在,梅玄成已死,安南稳定。
整个唐朝的战略态势极其有利,唐朝的对手只有后突厥和大食两个了。唐玄宗要是平定了后突厥,再把大食帝国击破,那么,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将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强盛王朝,就是比起秦朝与西汉王朝,也是远胜之!
唐朝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都是因为陈晚荣,是陈晚荣促成了这种转变!
李隆基扫视一眼群臣,道:“数十年来,大唐积弊甚深,有些地方已经民不聊生了,朕希望你们恪尽职守,齐心协力,革除积弊,打造出一片锦绣江山!”
“皇上圣明!”群臣齐声颂扬。
李隆基开始了新政:“第一件事,精简各部,汰斥冗员,斜封官和得官不正,一律罢免。第二件事,确立考核,官员的任命调遣,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查,每年十月,朕会派按查使巡视全国各处,监督百官。第三件事,谏官和史官参与宰相议事。”
这三件事,件件是紧急。谏官和史官参与宰相议事,是从唐太宗时期开始的举措,为的是监督皇帝,因为史官连皇帝都惧三分。只是,武则天谋政,有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谏官和史官就不能参与议事了。
在群臣的一颂扬声中,李隆基接着道:“第四件事,检田括户。数十年来,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