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疙瘩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xgedda.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小疙瘩小说网 > 历史 > 贞观英杰 > 第二十七章 突厥
基于搜索引擎自动抓取技术,源网站:http://b.faloo.com/p/358485/27.html

贞观英杰 第二十七章 突厥(1/3)

章节列表
2023.07.20重大通知:
小疙瘩小说网新网址www.xgedda.com,或者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陆玉成关注北方那片大草原是有原因的,因为一场即将要改变亚洲政治地理版图,长期影响世界格局的空前大战,很快就要在那片土地上爆发了。

  后世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西狭长,幅员广大,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其境内有高原、平川、沙漠、丘陵和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和贺兰山从东至西横亘内蒙古中部,将全区自然地貌分成南北两大片,北片为莽莽的高原,南片为丘陵平川;众多的河流、湖泊分布在山脉、高原、平川之上,使这里草场广阔,宜牧宜农,被誉为多姿多彩的内蒙古草原。如果从更广阔的地理范围看历史,这里属欧亚北方大草原东段南部,既是这极其广大的草原牧业历史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再南的华北大平原和秦晋山间平原农业历史文化区紧密相连,史称漠南,毗邻漠北,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整个大漠草原历史文化演进的重要地区。

  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孕育、到夏商时期游牧文明形成、至清代晚期游牧文明衰落的数千年中,这里一直是游牧文明的主人——素有“马背天骄”之称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东胡、匈奴、突厥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的主要民族,如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自春秋战国至元明清时期,次第承接,相继成为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统治民族,对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兴繁演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自孕育到形成到发展的数千年中,一直具有着游动性和爆发性的特质,这是有别于农耕文明的相对稳定、固定一地的特殊风范。所以北方草原民族才会被称为“游牧”民族,北方草原王朝才会被称为“行国”王朝。这个特质使游牧文明蕴含了与生俱来的一种冲击力,这种冲击力表现在游牧文明的各个方面。

  游牧文明冲击力表现形式之一是军事战争上的冲击力。游牧文明是游动的马背文明,游牧民族是游动的马背民族。马背民族和游牧生产及骑射狩猎相结合,产生天然的战士。在冷兵器时代,举族都是骑士兵团,其战斗力和冲击力必然极为强大。所以,自东胡族开始,北方草原民族如归属中央政权,则是屏护边疆的重要武力,如封建割据,则是中央王朝的强劲对手。如战国时东胡强于燕赵两国,秦汉时匈奴兵逼秦汉边塞,北朝时鲜卑入主中原,隋唐辽宋时突厥和契丹长期对唐宋保持军事优势,蒙元时蒙古铁骑则横扫欧亚建立大元王朝等等,这延续数千年的军事优势,表现出游牧文明在冷兵器时代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中原农耕王朝,只有在国力强盛并学习北方民族的骑射技术或研究出如何控制骑兵冲击力的情况下,才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才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养良马练骑射的北伐、南宋时控制北方骑兵的城防和水网作战方式等等。

  游牧文明冲击力表现形式之二是推动民族融合和推进社会发展上的冲击力。自商周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都是以北方民族作为动力源形成的。如春秋战国时的戎、狄族南下,促成了秦汉多民族的融合统一;南北朝时的乌桓、鲜卑、氐等族南下,促成隋唐多民族的融合统一;辽宋金西夏时契丹、党项、女真及汉族政权的分立,促成大元王朝多民族融合与统一等等。特别是在中原王朝处于没落衰败阶段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给它注入了新鲜血液,推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这在南北朝时表现最为突出,魏晋世家大族的腐朽,严重桎梏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北方民族给它以摧毁性打击,才使社会出现新的活力,推出了大唐盛世。后来的契丹族和蒙古族都给中原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尤其是蒙古族建立的大元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组合。游牧文明的冲击力也反映在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上,自匈奴时期起,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便与中亚和欧洲发生了联系,此后代代相延,在蒙古高原这个欧亚大陆桥上形成了“草原丝绸之路”,这是游牧文明冲击力在更广阔领域上的体现。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作为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游牧文明本身仍存在着很多弱点,甚至是重大弱点,限制了游牧文明的更大发展。游牧文明的弱点也是由游牧文明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游牧经济成长的脆弱性,忽强忽弱,很不稳定。这主要是受自然气候影响,如风调雨顺、水草丰美,则畜群繁盛;如风雪大寒或干旱无草,则使畜群锐减。游牧经济是游牧文明的基础,基础不牢,影响民族生存和文明延续。二是游牧文化承传的波动性,时高时低,常有摇摆。这主要是因北方草原民族的更迭和文字传承不畅所致。从总体链条上看是文化承续不断,但后兴起的民族总是难以承继前代民族的全部文化积累,以致影响了游牧文明站在更高基础上的发展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

章节列表